践行使命十七载,红色旅游谱华章
8月8日,由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发展红色旅游也是扶贫攻坚的有效形式”座谈会在新华社召开。来自国务院扶贫办红色旅游扶贫联盟、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北京博雅方略集团公司、河南省兰考县旅游局、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等单位,近二十位领导、专家出席会议。红色旅游专家、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建国主持座谈会。
北京博雅方略集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窦文章接受半月谈杂志社专访
会议现场
会议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旅游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会议就“红色旅游助推扶贫攻坚的意义”“红色旅游的发展趋势及愿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北京博雅方略集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窦文章介绍了博雅方略十七年来开展红色旅游规划研究和旅游扶贫工作历程和主要成果。同时,听取了河南省兰考县、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在博雅方略旅游规划指导下发展红色旅游、实现整体脱贫的经验分享。
张坚钟致辞
以革命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整合社会力量,推动扶持当地红色旅游业发展。通过旅游业的相关联产业,实现群众脱贫致富,是红色旅游助力扶贫攻坚的有效形式。国务院扶贫办红色旅游扶贫联盟张坚钟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红色旅游是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生工程,也是长远的经济建设工程。扶贫攻坚也是当前党和国家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要在2020年以前实现全部“摘帽”,尤显意义重大。旅游扶贫在整个扶贫攻坚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和活跃的产业活力优势。
王树茂致辞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树茂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站位高、立意准、平台大、接地气,同时也对博雅方略开展红色旅游扶贫工作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强调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优势、政策优势、文化优势、宣传优势和群众优势。肯定了发挥红色旅游的脱贫攻坚作用。
窦文章汇报
北京博雅方略集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窦文章以《红色同行,用实事践行旅游扶贫——博雅的使命与责任》为主题进行汇报。回顾了集团公司开展红色旅游研究、旅游规划、专题培训、旅游扶贫公益活动等多项红色旅游扶贫成果的历程,介绍博雅方略红色旅游的实践成果。表示在落实《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深化对红色旅游内涵的认知,讲好红色故事,加强与红色革命老区的联系,了解需求,精准服务,动员社会力量投身红色扶贫工作中,担当社会责任。
博雅方略对红色旅游事业所作出的公益化实践,对河南省兰考县与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的红色旅游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会议也邀请到了两地代表出席,分享他们的发展心得。
张振华分享
河南兰考县旅游局副局长张振华分享河南省兰考县红色旅游发展成果的经验。兰考县是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兰考县以红色旅游为平台,充分挖掘兰考优势资源和特色领域,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加大资金投入,引入社会优质资源,改善基础建设,已率先在全国实现脱贫。 2017年兰考县旅游发展思路还是以红色旅游为龙头,把红色旅游与黄河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工程建设,例如体育旅游,观光小火车,同花乡改造,以及空心房利用等。按照“红+黄+绿”模式打造兰考旅游品牌。
刘晓泉分享
井冈山茅坪乡党委书记刘晓泉分享茅坪红色旅游发展成果的经验。茅坪乡在脱贫摘帽的伟大实践中总结了三方面经验:第一是坚持红色引领,注重志智双扶。第二是坚持规划为先,推进全域旅游,整合茅坪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引入专家团队,整体打造茅坪全域旅游思路。第三是坚持产业融合,增加群众收入。
“脱帽”只是起点,让老区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才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下一步茅坪将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从群众收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发,努力实现红色历史阵地脱贫致富的奋斗目标。
解国记发言
资深媒体人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等问题分享各自的真知灼见。《新华每日电讯》原总编辑解国记发言。红色、旅游、扶贫这三个会议的关键词意义非凡。第一,表达民众的需求。第二,体现中央的要求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需求。第三,是政治意义。民众的需求比较强烈,中央的要求体现了对国民意识形态建设的需求。红色旅游非常需要,从精神的重聚、理论创新都需要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正处在,民众需求的机遇、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和政治意义需求的机遇比较好的时期。
马书平发言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委员、董事、副总裁马书平发言。红色旅游具有重要意义,且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和带动扶贫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家红色旅游景区投入越来越大,已经进入国家层面,西柏坡、井冈山、兰考等已经成为典型,经验值得推广。强调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做好吃、住、行、游、购、娱六项大文章,不仅让游客受教育,更有利于扩大消费,带动旅游脱贫。同时政策配套好,宣传推广好,是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加速器。
王永平发言
新华社内参编辑部副主任王永平发言,从中西方游客对历史革命文化重视程度的差异化角度来看,红色旅游、历史文化的挖掘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风光山水及农家乐的基础上。文化挖掘也尤为重要,对扶贫和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王永前发言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王永前发言。从媒体角度看红色产业经济。首先,红色旅游是中国的一种特色资源和财富。其次,红色旅游确实有实际的价值,尤其和精准扶贫、扶贫攻坚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再次,红色旅游更重要的意义是一种信仰之旅、精神之旅、灵魂之旅,这个意义比仅仅多增加收入更重要。未来怎样把红色旅游资源做的更有深度、广度,与其他旅游业态形成有机结合,发挥集合的效应,从而能给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将需要进一步探索。提出红色旅游发展三点建议:第一,更好地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全域旅游,更好地结合生态旅游、乡村旅游、遗迹旅游、景点旅游,发挥集合效应。进一步探索消费者、旅游者的体验需求。第二,红色旅游要加强创新,克服展示形式单一、互动性差等制约,让旅游者获得更好、更深刻的体验价值。第三,红色旅游扶贫还要进一步精准,一定要和真正贫困群众的利益紧密相连。
张建国主持
最后,会议在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建国主持发言中圆满接近尾声。他呼吁要做到不忘本源,以红色为引领,全面推行全域旅游的发展,注重红色文化与红色传播。未来传承尤为重要,围绕着红色旅游发展的“三期纲要”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红色旅游和红色传统弘扬的工作做好,把革命文化及红色传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会议合影
红色旅游扶贫富民,已经敲开革命老区幸福之门,但巩固脱贫成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实现红色旅游的新发展、新飞跃。
践行使命十七载,红色旅游谱华章——博雅方略将继续为红色旅游发展添砖加瓦,为老区红色旅游及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蓄力全方位支撑红色实践新发展,红色旅游实践征程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