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正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城市要发展,就要通过改革来释放潜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进步,有待于城镇化的高质量进程和提高。而带有经济显著特征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3月27日下午,北京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夏冬利做客直播厅,以《文化旅游助推城市创新发展》为主题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直播课程,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以下为精彩内容摘编。
创新是引领经济的第一动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还是创新。文化旅游推动城市发展的特点可以体现在三个“新”上面。
1新驱动:
文化与旅游融合是城市创新发展的新驱动。
城市创新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创新发展需要创新要素的驱动,第一代的城市创新要素包括文化创新、工业转型、发展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城市发展更多的要从“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城市发展需要探索新的创新要素。文化与旅游融合既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形成文旅+农业、康养、体育、商业的多产业联动模式,带动城市经济产业转型,又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生活的有效路径,推进社会和谐。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与旅游融合是城市创新发展的新驱动。
2新思维:
以文化旅游发展为重点,引导城市更新
城市创新体现在产业、社会、环境和空间四个维度的转型,城市创新的多维度转型需要多专业跨界思维的支撑。以文化旅游发展为重点,引导城市更新,首先要结合文化旅游发展思路,重新确定城市发展定位;然后结合文化旅游主导的城市发展定位,引导城市更新;最后结合文旅融合引导下的城市更新,进行城市营销策略的创新。
3新空间:
文化旅游功能需要城市新空间的承载
文化旅游在城市功能的体现主要是旅游要素与城市功能的结合,也就是城市加文化旅游的复合功能。因此城市创新发展要将文旅产业转化成城市功能的体现,再到城市空间的存在,因此说文化旅游功能需要城市新空间的承载。
1区域文化旅游的合作发展
区域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战略—文化—组织”的要素协同。战略协同是主导,发挥引领作用;文化协同是核心,发挥聚合作用;组织协同是保证,发挥保障作用。
在博雅方略《哈长城市群旅游领域合作发展专项规划》中,团队提出要创建一个统一合作认知、统筹旅游开发、统领合作创新、统管运营协作、跨区域城市群旅游领域合作发展专项实施方案。依据《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及黑龙江、吉林相关规划,深化合作,推进哈长城市群形成“2532”的旅游合作发展空间格局。通过规划达到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间进行互补,协作与创新,在同质化产品的方面共同打造品牌。如共创世界级冰雪生态旅游目的地,建立哈尔滨,牡丹江,吉林市的冰雪旅游带,在某些重点领域增强国际影响力。
2城市旅游化促进产业融合创新
城市旅游化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城市旅游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共同来促进城市的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延长文化和旅游的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三是传统旅游要素的提质升级带来更高的收益。
博雅方略《天津生态城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项目案例是通过文旅产业带动城市新区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在项目规划中,将天津生态城中心合作区,原滨海旅游区,原中心渔港经济区三大经济区通过优势资源整合优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构建完整的产业要素体系,形成新区发展的新动力,带动新区的新发展。
3文化旅游带动城市功能更新
文旅创新型城市应注重城市功能提升和旧城区活化的内涵。城市更新应在三个前提下进行:原有地块用地性质、建筑功能等不符合城市新发展定位;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新功能需求;原有环境恶劣,存在安全隐患。旧城区活化包括工业遗产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城市滨水区更新等。
如十三朝古都西安,为了解决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矛盾,西安提出了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以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为带动,以加大城市文化,公共文化设施为重点的发展思路,开启了大遗址保护的西安模式,获得力量极大的成功。另一个成功案例,在《滕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项目案例中,博雅方略团队规划通过文化赋能、旅游助推的发展思路,培育新的极具滕州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来激活城市创新发展。
4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
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在建设过程中,应有正确的文化定位,与定位相匹配的城市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有效的运营。城市文化环境的打造中,应有亲民的文化交流空间,让城市文化交流更具活力。在博雅方略项目《山西洪洞河西新区城市设计》中,团队一方面通过生态引导,构建生态网络,打造洪洞“家”文化绿色典范,另一方面通过城市的风貌控制,传承和展现“家”文化的城市形象,使老家洪洞的“家”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带给游客别样的体验。同时博雅方略于2018年编制了《洪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在2019年9月洪洞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的生态之城
5城市休闲体系的完善
城市居民对休闲消费的需求,使城市休闲游成为一大热点。城市休闲游包括休闲购物、运动健身、度假旅游、温泉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游憩、生态旅游、海滨旅游等内容。城市休闲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休闲产品的创新和休闲设施品质提升。有着良好自然基底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可以通过文化旅游的整体设计,融入具有文化元素和创新体验感的产品、业态,来提升休闲空间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6城市服务体系共建共享
服务体系的共建共享是指将文化旅游各项要素(包括餐饮、酒店,住宿、娱乐、交通、购物、服务、接待等)与城市服务体系共同打造,使游客和城市居民共享公共资源。
2019年9月,巫山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全域旅游示范县决定了该县将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在博雅方略《巫山高铁新区概念规划总体策划》中,项目组通过大力调研,结合游客流量来配置城市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既实现了将酒店、特色餐饮、文化商业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也实现了包括道路信息化设施、安全安保设施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了城市休闲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推动了整体区域发展。
7城市特色街区的业态创新
特色街区的创新业态是决定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当现有功能与城市发展以及现代人的需求不协调时,需要在空间、建筑形态、功能业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更新。特色街区的经济复兴包括街区“内部”与“外部”的创造性增长。内部增长是一种以加强地方经济优势为核心的发展,外部增长则吸引外部投资以及对空间的需求,强化、鼓励在历史街区中形成新的功能。城市特色街区的业态更新包括原真性保留、创意产业园、酒店(餐厅)、博物馆、特色商业街等。
8城市营销模式的创新
城市是市场中的竞争主体,城市本身需要营销,城市营销的目的在于构筑鲜明的城市特色,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获得目标客群对城市的认同。而旅游营销是目的地营销,与城市营销等值等效。
城市营销方式创新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个城市的环境,资源,文化,历史,经济都是构成和决定一个城市品牌价值的要素,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最终决定了城市品牌的本质。城市品牌的传播非常重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品牌传播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如引入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服务于城市旅游和城市文化的宣传。如欧洲的世界遗产数字化平台、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开展的云旅游与旅游平APP等,都让旅游体验更加丰富。上海去年推出的游上海APP,以公益性为主体,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集成服务平台,助力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为市民与游客讲好上海故事,彰显城市魅力。
城市IP可以让城市文化形成资产,形成产业链,通过城市IP形成持续的文旅产品,如IP主题酒店、IP主题餐厅等,为人们提供特色的服务,通过粉丝效应来进行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品牌推广宣传。如日本的熊本熊IP及周边产品,让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城市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城市文化活动营销强调以活动为平台和媒介,整合城市各方资源来提升城市的实力。城市活动主要包括文化节庆、民俗活动、国际会议、国际体育赛事等,是现代城市文化旅游中比较重要的营销方式和手段。
1思考一:城市新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在休闲度假时代来临、消费扩容体制的大背景下,文旅产业发展空间还是集中在休闲、运动、康养等方面,未来城市空间形态会出现以下一些趋势:商业休闲综合体、创意文化街区、城市老旧街区更新、城市绿道、城郊体育休闲公园、公园城市等。这些新的空间形式带给城市创新发展,同时也给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思考二:规划手法的转变
思维的改变必然推动手法的创新。在新时代的文旅项目规划中,要充分导入顶层设计的思维模式,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改变传统规划手法中城市没有特色,功能单一,缺乏活力的形式,充分考虑文化发展的需求、凸显城市文化特色、完善城市文化旅游功能,打造新时代的文旅规划“新思路、新手法”。
注:本文内容根据北京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夏冬利在博雅方略云课堂第六期公益课堂中的演讲整理而成,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我们,严禁未经授权的转载、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