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升级。鼓励经营困难的传统百货店、大型体育场馆、老旧工业厂区等改造为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在城市规划调整、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改扩建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设施,并允许按照体育设施设计要求,依法依规调整使用功能、租赁期限、车位配比及消防等土地、规划、设计、建设要求,实行在五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军体育产业,并将工业厂房改造成体育场馆,降低了开设体育场馆的门槛。
老旧厂房是城市工业文化的载体,是展现中国工业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延续城市文脉、拓展城市文化发展空间的重要空间。鼓励老旧厂区进行空间功能置换,提升城市活力。
2022年4月,西安钢厂的蜕变之路正式开始。
项目地块位于西安市莲湖区红光路58号,临红光路,东侧是汉城南路,西侧是阿房路,南侧昆明路,距离地铁5号线1km。项目地地势平坦,基地自然条件较好。总规划面积393.5亩(263396平方米)。
外部交通:(1)北临红光路,西临阿房南路,中大门为主入口、西大门为次入口。南侧目前设综合市场临时大门,西大门处有两条规划路相互连接。
内部道路:(1)中门大道为主干道,炼钢北路、炼钢南路、轧钢南路、高线南路、西门大道等构成厂区主要路网。(2)厂区停车位目前约400多个。
一是要符合“中国制造”工业文化文明的国家战略,符合国家鼓励老旧厂区改造的政策,展示陕西工业文化文明的成果,突出陕西钢铁文化发展的历程。
二是要为西安传统的“西郊”留下一处“西安钢厂”工业文化遗存,以“钢铁文化”为特色,给西安城西、莲湖区增加一处文化旅游体育商贸综合体,形成新的红光路钢铁文化旅游商圈,带动周边经济消费及城市区域价值提升。
三是彻底解决企业转型问题,西安钢厂于2014年全面停产,转型为“红光钢铁物流园区”,由于地处西安西二环—西三环城市主城区域,需要全面彻底转型发展,成为西安城西大型的文化旅游体育商贸综合体。
国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4A级景区(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级钢铁文化艺术展示地;
国家(省)老旧厂区改造示范;
西安市文化、旅游、体育、商贸综合体。
根据现状情况规划分析,打造“一带一环四区”空间格局。
一带:钢铁文化展示带
一环:文化健身环
四区:休闲娱乐区、体育运动区、文化教育区、商贸区
(1)钢之行—钢铁文化百米景观大道。设计钢架人行架空观光道,形成立体观光空间。
(2)钢之魂—钢铁文化中心广场。设计综合中心广场,周边利用现有建筑布置有钢厂党建文化内容。
(3)钢之韵—陕西钢铁文化露天博物馆。搜集陕钢集团钢厂废弃设备与工具,利用钢锤、气罐、数控小机床以及其他设施,通过除锈、打磨、抛光、电镀、喷漆的手段,形成具有一个时代代表性的景观,同时可通过雕塑形式,将早期炼钢工艺进行还原展示,使硬邦邦的钢铁赋有艺术气息和时代韵味,实现钢厂生产工作的展示效果。
(4)红塔水幕夜景景观—地标夜景:利用轧钢南路喇叭口形状的冷却塔,将水抽上塔顶,形成水幕,与烟囱形成园区内别具特色的双子塔亮化景观。
(5)穿越钢铁线:利用废弃的悬空的煤气管道,拆除管道,将底座进行加固,完善“空中独木桥“穿越火线、钢丝无动力脚踏车”等参与性项目。
(6)机车营地项目。
(7)钢铁食街项目。
(8)卡丁机车项目。
西安钢铁文化体育馆项目:利用厂区最大的旧厂房,进行整体风格改造,为一个大型室内的体育馆及全民运动馆。有室内足球、室内篮球、室内羽毛球、室内乒乓球、室内网球等场馆,有游泳馆、戏水馆;有室内射击场、室内射箭场、击剑馆等;有室内攀岩场、室内轮滑场;有室内滑雪场、冰壶馆等项目;有健身馆、太极拳、瑜伽馆等。在外立面墙体,可利用艺术学校学生,进行3D、“涂鸦”等绘画,题材也可显示60-90年代钢铁工人形象,同时在屋顶改造上因地制宜,利用我厂废旧钢材加固,将太阳能发电、采暖新能源进行引进,成为全西安市新能源环保示范典范单位。
利用原西安钢厂既现在的“红光钢铁物流园区”的厂区、厂房、设备等资源,充分挖掘钢铁工业文化资源,按照工业文化旅游总体思路,对现有园区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建设以展示陕西钢铁工业文化为核心吸引力,融合文化、旅游、体育、娱乐、休闲、餐饮、文创、教育、商贸、物流等业态于一体的钢铁文化运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