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的默认桌面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广为人知的照片之一,而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就在于纳帕谷。
特色小镇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提高城镇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才是根本。改革开放至今,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承接城市和拉动农村发展的特色小镇来说,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农业服务、休闲农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农业开始从传统的农业大镇转向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发展,逐渐形成了集农业、休闲、生态、旅游、消费等一体的产业集群。
博雅方略认为,农业特色小镇是指依赖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具有明确的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它是通过现代农业+城镇,构建产城一体,农旅双链,区域融合发展的农旅综合体。它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农旅融合,大力发展农业特色小镇,是中国农村产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的非常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博雅方略认为,开发农业小镇, 要以文化为精髓,以农业产业为特色,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抓手,打造出美轮美奂、活力宜居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在确立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的同时保护生态,推动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从传统的乡村农业转型到大型的乡村旅游度假综合体,美国纳帕谷为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典范。
纳帕谷位于美国加州,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世界知名酒乡,这里汇聚了美国最优质的葡萄酒以及众多的知名酒庄,是改变世界葡萄酒格局的重要产区。从19世纪中期开始,纳帕谷以传统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为发展基础,如今已成为一个以葡萄酒文化、庄园文化闻名,包含品酒、餐饮、养生、运动、婚礼、会议、购物及各类娱乐设施的综合性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0万,为当地政府带来税收超8000万美元。
加州纳帕谷,这个被誉为“酿酒葡萄的人间天堂”的世界知名酒乡,是一大批美国顶级酒庄的所在地。纳帕谷的葡萄园面积仅占全美国的5%,但却集中了大部分美国最有名的葡萄酒庄。据统计,该产区的葡萄酒生产每年的产值达到133亿美元,直接或间接提供超过4.6万个全职工作岗位,与葡萄酒相关的旅游业每年也达到10亿美元的产值!
纳帕谷的葡萄酒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加州兴起“淘金热”之前,纳帕谷就已经开启了其丰富的酿酒历史。随着乔治·卡尔弗特·扬特(George Calvert Yount)来到纳帕谷,并于1839年率先在此种植和培育酿酒葡萄,纳帕谷葡萄酒的潜力被挖掘出来。
1861-1880年,查尔斯·库克(Charles Krug)在纳帕建立第一个商业化酒庄。纳帕谷位于丘陵地带,拥有温润的地中海气候和多样化的土壤,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当地商人和居民充分依托这些自然优势,开垦葡萄种植园,开办酿酒厂,农业种植和酿酒加工成为这一时期纳帕谷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产业类型较为单一、发展相对粗放无序,各小镇各自为阵,发展同质化。
可以看出,纳帕谷各镇的发展基础和我国大部分单一农业的小镇是比较类似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自发的单一农业,粗放无序的发展。
从20世纪初开始,纳帕谷自发繁荣发展的农业经济先后遭受了根瘤蚜虫侵袭、禁酒令、经济萧条、二战等困难和打击,部分酒厂倒闭,产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二战胜利后的经济恢复期,纳帕谷的葡萄酒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会,在这一阶段,龙头企业纷纷对酿酒工艺进行现代化改造,政府和企业对葡萄酒品质进行着严格的维护。
在1976年的巴黎葡萄酒评鉴大会“盲品”中,纳帕谷的赤霞珠和霞多丽击败著名的法国波尔多名庄,双双获得首奖,从此纳帕谷红酒被一致公认为全球特级葡萄酒品牌。这一阶段的发展关键在于对品牌的保护和产品质量的保证。纳帕酒商有意控制葡萄产量以保证产品质量。规定产区内每英亩的葡萄产量不能超过4吨,纳帕60%的酒庄年产量低于5000箱(1箱12瓶),远低于周边葡萄酒产区。
如今,纳帕谷的葡萄酒产量仅占整个加州葡萄酒产量的4%,产值却占到了三分之一。纳帕的品牌在当地企业的倡议下得到了国家立法的保护。为了防止纳帕谷的名字被那些不用纳帕葡萄酿造的酒商所滥用,2000年,纳帕企业成功倡议美国国家立法规定,正式实施AVA(美国葡萄酒产地制度),规定凡使用纳帕谷品牌的酒,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所用葡萄必须产自纳帕谷。
由于品牌的保护和彰显,纳帕红酒身价倍增。纳帕谷各镇这一阶段的发展依旧以种植和酿酒产业本身为主导,致力于发展精致农业,注重科技的应用、品牌的保护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后期逐渐形成了包括葡萄种植、加工、品尝、销售、游览、展会等功能的葡萄酒全产业链,成为世界顶级葡萄酒原产地的葡萄酒小镇集合,为之后旅游业的兴起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开始,纳帕谷的旅游业随着葡萄酒品牌的打响开始兴起,葡萄酒产业链逐步延伸,从最初的酒庄参观和观光旅游开始,到2000年以后复合型城镇功能的逐渐完善配套,第一产业的葡萄酒种植和第二产业的酿酒构成“特色产业引擎”,各类第三产业构成“旅游吸引核”,二者共同成为纳帕谷吸引人口和消费的核心部分。
如今的纳帕谷拥有八个各具特色的葡萄酒小镇。每个小镇除了最初的酒庄旅游参观,还因地制宜的发挥了自己小镇的特色优势。根据与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大致分出了四种类型:葡萄酒本身、葡萄酒+体育运动、葡萄酒+商业艺术、葡萄酒+休闲养生,整体形成“葡萄酒+”的产业体系,共同构成以体验为主的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
葡萄酒庄园体验
纳帕谷小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葡萄酒资源,并具有蒙大维酒庄(The Robert Mondavi Winery)、贝灵哲酒园(Beringer Vineyards)、鹿跃酒窖(Stag's Leap Wine Cellars)、作品一号酒庄(Opus One Winery)、啸鹰酒庄(Screaming Eagle Winery)、香桐酒庄(Domaine Chandon)和哈兰酒庄(Harlan Estate)等多个世界知名酒庄。在纳帕谷,绝大多数酒庄都是家族运营的。著名的哈兰酒庄(Harlan Estate)、贝灵哲酒庄(Beringer Vineyards)和特拉费森酒庄(Trefethen Family Vineyards)都是家族式产业。这些酒庄都是由一些葡萄酒行业的先驱人物所创立,他们不同于一般的商人,把酒庄当做盈利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毕生的事业,愿意为之投入无数心血,希望酒庄能代代流传下去。匠心出精品,纳帕谷的葡萄酒庄已经成为美国极具代表性的酒庄群。
纳帕谷的酒庄 图片来源:Visit Napa Valley
此外,纳帕谷的优质葡萄酒资源吸引了很多名人的到访,很多演艺界与体育界的明星都在纳帕谷拥有属于自己的酒庄,包括大导演科波拉(《教父》系列导演)、NFL球星乔·蒙塔纳、已故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高尔夫球星约翰尼·米勒等等。名人粉丝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酒庄知名度。
以葡萄酒产业为核心,纳帕谷拓展了更多的旅游体验活动,如专门开设从Napa到St. Helena“品酒列车”,穿越葡萄园和酒庄,观光、品酒、餐饮服务于一体。为了增加淡季过夜游客数量,纳帕谷增设了葡萄园高尔夫、热气球观光、酒庄婚礼、缆车观光等特色产品服务,这些产业是葡萄酒庄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不受季节、气候等影响,一方面丰富了当地体验产品,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淡旺季给酒庄带来的影响。
纳帕谷的热气球体验
纳帕谷品酒列车
葡萄酒+温泉
葡萄酒小镇融入温泉养生类发展模式,红酒成为SPA的原材料,酒庄成为露天温泉的景观,提供高端的休闲享受。
葡萄酒+体育
葡萄酒小镇与体育项目相结合发展,漫山遍野的葡萄园提供了天然的背景和怡人的微气候,自行车谷地游与特色品酒活动相结合。
葡萄酒+艺术
葡萄酒小镇与商业艺术相结合,当地的红酒产品和手工艺品吸引着中高端消费,艺术画廊、精品店等业态和酒庄游览吸引的客群有着很高的重合度。为了最大可能地延伸和开发葡萄酒产业,纳帕谷为世界各地的会展和商务活动搭建了平台。
始于 1981 年的纳帕谷拍卖会是爱酒人士非常关注的拍卖盛会。拍卖会将慈善和商业宣传结合,这对于酒厂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他们都很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又做了好事,可谓是一举两得。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贵的大瓶装葡萄酒就是在纳帕谷慈善拍卖会上产生,一瓶 1992 年的 6 升装啸鹰赤霞珠干红拍得了 50 万美元的天价。
纳帕谷每年举行多场展会,除了葡萄酒拍卖会,还有绘画展、摄影展、音乐会等,所有活动都将葡萄酒体验加入旅程之中。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酒文化作为历史、习俗甚至是时尚的一种见证,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追捧,去葡萄酒庄园品美酒、赏美景成为新时代的旅游新风尚。纳帕谷将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丰富旅游产业链为国内的葡萄酒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