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风的兴起,也带动着综艺节目与国潮元素不断融合。
无论是金刚和飞天神女共舞的《龙门金刚》,北京中轴线上音乐采风的《最美中轴线》,还是故宫宫廷文化科普微综艺《闯关吧!请指教》,亦或诗歌实景雅集综艺《邻家诗话第三季》,国潮设计师竞技综艺《上线了东方新潮》,纷纷都将目光看向了“国潮风”,一波接一波,掀起一潮接一潮。
“国潮”与综艺联姻“琴瑟和鸣”,不仅让国潮综艺“常驻”热搜,给综艺节目破圈制造可能,也将更多鲜为人知的景点景区、文博场馆等文旅目的地送进观众们的视线,为文旅融合探索出新的可能性。
1
制衣、写歌、玩密脱,国潮成综艺“香饽饽”
毫无疑问,国潮这个选题,是这几年综艺节目、文艺演出追捧的“香饽饽”。
早在2016年,由央视推出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爆红网络。2017年,央视推出《国家宝藏》系列节目,将节目形式从“纪录片”转为了“综艺”,试图更大力度圈粉年轻人。而《国家宝藏第二季》,更是引入了极为新潮的制作理念,部分集数中的主体由“讲述人”变为了“文物”,从文物本体出发,以情景剧再现历史故事进行串联,穿越古今探寻国宝的前世今生。
国家宝藏(图源网络)
2020年伊始,“B站晚会”国乐大师方锦龙与虚拟偶像洛天依跨次元合奏的《茉莉花》令人印象深刻;今年元宵节,河南博物院以“元宵奇妙夜”为题主打优秀传统文化牌,用“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手法,为新媒体时代的观众带来文化盛宴。
今年6月,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最佳电视综艺节目”奖项揭晓,《典籍里的中国》斩获这一殊荣。
而如今,国潮综艺纷纷进阶,更多新潮玩法更是一路争奇斗艳。
春晚凭借《唐宫夜宴》出圈后,又在4月和6月推出“清明奇妙夜”和“端午奇妙夜”惊艳众人后,河南卫视8月的《七夕奇妙游》晚会又让金刚和飞天神女共舞的《龙门金刚》冲了一把热搜;北京卫视的《最美中轴线》把目光放在正在实施申遗保护中的北京中轴线,并将此与音乐进行融合,邀请音乐人在北京中轴线进行实地采风,随后创作歌曲并进行竞演。
龙门金刚(图源网络)
江西卫视6月开播的《闯关吧!请指教》将当下热度正高的密室逃脱与故宫宫廷文化知识相结合;东方卫视也宣布将推出国潮设计师竞技综艺《上线了东方新潮》;腾讯视频《邻家诗话第三季》则是国内首档诗歌实景雅集综艺,每期围绕一首诗词做文章,结合美食、美景、朗诵、国乐、舞蹈、绘画等,宣扬传统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2
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文旅融合“破圈”又“筑圈”
5月10日,百度与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其中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国潮”相关搜索热度上涨528%。在旅游方面,故宫、天安门、敦煌、国家博物馆、平遥古城五个景点入围“最火中国品牌”,无一例外,承载了历史与中华文化厚重的“国牌景点”,受到国人的普遍垂青。而从地域维度看,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江苏位列国潮关注度地区第四。
显然,“国潮”有了足够深的话题根基和坚实的观众基础,这种背景下,“国潮”与综艺联姻,不仅为“国潮”综艺走上“爆款”之路提供了可能性,也给予文旅融合又一个展示的舞台。
传统文化作为非实物的概念,需要附着在某个表现形式上才能“实体化”,国潮综艺正承担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而国潮综艺的拍摄地——从文博系统到文旅综合体,到乡村游、古镇,再到各种风格的旅游景点,则在无形中通过节目完成了一次“文旅宣传”。
从《上新了·故宫》开始,北京卫视不断以京城地标为主题,连续几年推出《遇见天坛》《我在颐和园等你》《了不起的长城》等国潮文化综艺,在推广传统文化的同时,刷新了北京的城市旅游影响力。而2021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作为“应景之作”,《最美中轴线》采风线路将钟鼓楼、景山、故宫、天安门、天坛等知名景点串联起来,以中轴线的名义做音乐创作,让更多受众因此“种草”。
再来看看河南卫视。
在春晚强势圈粉后,河南卫视再推元宵奇妙夜,《唐宫夜宴》转场至河南博物院。唐宫小姐姐们从博物院馆藏乐俑幻化而出,在展馆内巡行夜游,节目又以镇馆之宝为吸睛点,穿越时空、次元交汇为时间轴,延续春晚“传统文化+现代科技”手法,将历史文化元素与歌舞、戏曲、武术等艺术表演相结合,再次收获观众好评,河南博物院也因此涨了一波热度。节目大火后,更多人开始对河南产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这也成功为河南旅游增添了一波助攻。网友纷纷表示这波“安利”很强势,在文化输出的同时,无形之中让人产生对河南旅游的兴致,更有人调侃道“中计了,中了你的安利,我在攒钱了,别催了,一定来......”
唐宫夜宴(图源网络)
而据河南日报报道,今年4月,河南博物院进入“中国博物馆热搜榜”十大热搜博物馆前三,仅次于三星堆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五一”期间,河南博物院总参观人数达6.2万人次。另据携程《2021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报告》显示,以《唐宫夜宴》《只有河南》等文化旅游产品出圈的郑州首次入围今年黄金周热门前十目的地。
3
注脚文化时尚,落脚消费市场
文化学者周逵曾表示:“文化与‘国潮’在荧屏上的相遇是一种必然,‘国潮’本身含有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同时极富表现力,更重要的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无论是从感官层面还是从内涵层面来看,由‘国潮’引领的这批文化类节目将大有所为。”
北京卫视节目中心主任马宏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赶在故宫“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最后一天,她曾专门排队一个多小时去参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少穿着精致的汉服、格格服、云履鞋来看展,“有一家三口,爸爸穿便服,妈妈和女儿古装打扮,像画里走出来的”……马宏感慨:“传统文化的审美已经渗入到今天的生活中,你已经不会觉得这样很怪。在这个过程中,很欣慰我们的文化综艺也发挥了一些作用。”
汉服文化©摄图网
优秀文化作品出圈后,是受众从观众变游客,从用“手”鼓掌到用“钱包”鼓掌。
在广之旅市场推广总部副总经理李晓健看来,随着国潮风潮兴起,成功的文创产品、大IP,也不断被推上热搜,这意味着能吸引互联网的高关注度以及高流量。旅行社乘势而上推出相关产品或服务,目的地产品和服务的这种微创新,为目的地线路传播制造了新的话题,更容易引起公众关注,也更容易实现转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文旅消费领域的国潮现象,不是摘到篮子里都是精品,其中也难免有遗珠之憾、泥沙俱下之忧,这些都值得加以警觉。以“文”带“旅”的新模式,虽然能提供可借鉴思路,但绝不能“照搬照抄”。构建“新国潮”文旅生态圈,不能盲目跟风,什么火做什么,邯郸学步却把握不到精髓,贻笑大方。
故宫文创(图源网络)
城市营销离不开对本地文化的挖掘,更离不开时代和技术的赋能。但其实这背后,其实也是城市自身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从更大的格局、更大的系统中探寻自身的价值才是城市营销的出路。更值得注意的是,吸睛带来的文旅增长潜力多大、后劲多久、评价如何,与线下旅游景点的管理服务水平、交通住宿等公共设施完备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注:素材来源北京商报、新湖南评论、旅业链接、闻旅、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