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类型多、规模大、增长快,是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的坚强支撑。随着政府在旅游和文化公共服务领域投资的扩大,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通行,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前所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旅游企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2019年3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部长通道”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问题答记者问。
2018年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元年。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境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文旅融合开局顺利。
然而,当前的旅游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伴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节假日及高峰期出行难、停车难、入园难、赏景难、如厕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强迫购物、欺诈消费、酒店和餐饮卫生不达标、服务不规范、游客不满意的现象在很多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些问题不解决,游客满意度不高,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文旅产业发展,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以文化引领,以科技、教育和人才为支撑,创新要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出更多文化和旅游的精品。现在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到了“好不好,精不精”的发展阶段,为适应这种文化和旅游供给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也从数量追求,转到质量和品质的提升。把质量作为文化和旅游的生命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推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化产品;多推出能够修身、养性,能够使人民享游、爱游的优质旅游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我们也把更多的优质的文化资源转为优质的旅游资源,以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线,精心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使群众能够享文化、乐旅途。比如说,博物馆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资源,现在也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现在“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一个新年俗,今年春节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文化热、旅游火。
第二,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我们要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去年我国境内旅游的人数是55亿人次,一年人均出游4次,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旅游既是大产业,又是大民生,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业态,大力改善旅游场所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场所的接待和服务水平,使我们的旅游环境更加个性化,更加舒适化,更加便利化。我们要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场所,要统筹实施一批文化和旅游的惠民项目。我们要深入进行“旅游厕所革命”,要加大旅游厕所的建设力度,去年我们一共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达3万个。“旅游厕所革命”已经实施了四年,我们准备再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旅游厕所少和旅游厕所脏的问题。
第三,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实现安全旅游、文明旅游。安全是文化和旅游的生命线,我们要牢牢守住这条红线,要不断完善包括监督检查、预警提示、应急处置在内的安全保障体系,要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还要加强市场的管理,加大对酒店、餐饮、导游、购物的市场监管,要坚决打击欺诈、宰客、不合理低价游、强制消费等等不良的市场行为。同时,我们还要对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进行动态管理,健全退出机制。我们要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引导游客的文明行为,营造文明旅游的环境,要使文明旅游体现在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
第四,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去年我们出境游近1.5亿人次,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国。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采取措施,保证我们出境游客的安全。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导出境游客的文明旅游,要使中国的游客成为中国形象的体现者、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和中国文明的代言人。
注:素材来源央视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