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定调!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土空间规划十五个重点方向!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重点,强化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在市县及以下编制详细规划。


近日,自然资源部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推进“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现场会。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和参会同志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镇化、城市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根本遵循。他指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为解决我国现有规划类型过多、内容交叉重复、审批流程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提出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方案。他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加强协调性、注重操作性的要求进行了阐释和解读,并从十五个方面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时间轴

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起步较早,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都是其典型代表,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式缘起于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自此到自然资源部“三定”方案发布,其脉络及要求逐步更加清晰。


由此观之,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和目标即为发挥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权威性的作用,健全用途管制,并对各专项规划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意义

系统解决各类空间性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空间规划编制质量实施效率。

理顺规划关系,精简规划数量,健全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

改革创新规划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更好服务于“放管服”改革,降低规划领域制度性交易成本。

落实“互联网+政务”,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进程,推动空间管理创新,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土空间规划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到2025年,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到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核心要素

 

规划运行方面来看,可以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为四个子体系:按照规划流程可以分成规划编制审批体系、规划实施监督体系;从支撑规划运行角度有两个技术性体系,一是法规政策体系,二是技术标准体系。这四个子体系共同构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若干意见》指出,2020年要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从规划层级和内容类型来看,可以把国土空间规划分为“五级三类”。“五级”是从纵向看,对应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分五个层级,就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其中国家级规划侧重战略性,省级规划侧重协调性,市县级和乡镇级规划侧重实施性。


“三类”是指规划的类型,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总体规划强调的是规划的综合性,是对一定区域,如行政区全域范围涉及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做全局性的安排。详细规划强调实施性,一般是在市县以下组织编制,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包括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这次特别明确,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将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进一步规范了村庄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强调的是专门性,一般是由自然资源部门或者相关部门来组织编制,可在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层面进行编制,特别是对特定的区域或者流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性安排。

 

 


国土空间规划部署十五条


关于做好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工作和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陆昊从以下15个方面进行了工作部署。
1、统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与“多规合一”的关系;
2、统筹协调、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3、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4、对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并处理好与“三条控制线”的关系;
5、城镇空间规划如何满足群众的安全性、便利性、健康性等重要民生诉求;
6、通过林地合理分布、通风廊道等生态化功能,建设与自然和谐,增强视觉协调性,提升城市艺术感等手段体现城市空间品质;
7、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建筑高度控制等体现“城”的繁荣与“镇”的舒适宁静的差异性;
8、根据自然地理肌理、满足农民合理需要、确保耕地不减少的核心要求编制村庄规划;
9、合理把握城镇扩张型规划与重构型、调整型规划的关系;
10、通过准确把握需求、科学确定规划、探索市场化实现机制等解决城市更新问题;
11、扎实推进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为前提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12、通过控制关键指标参数、“管什么就批什么”,精简规划审批内容,大力提高规划审批时效;
13、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注重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发挥各相关领域专家、协会学会、学术机构的作用;
14、合理确定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
15、加快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所有规划一张底图。

注:内容来源新土地规划人、中国自然资源报等。

 

上一篇:博雅关注 | 农业农村部:中央财政100亿元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视野丨文旅市场竞争激烈,旅游演艺如何“冲出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