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博雅关注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多处提及冰雪产业

冰雪产业是一类新兴的产业,是基于对冰雪资源的开发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资源型产业。冰雪产业能在场地、装备、培训、比赛、体验、旅游等多方面创造巨大商机。冰雪产品包括冰雪旅游产品、冰雪体育产品、冰雪户外装备及除雪造雪设备等与冰雪相关联行业的全覆盖。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纲要》中,14处提及冰雪,5处提及冬奥。


《纲要》指出,要举办冰雪旅游节、冰雪文化节、冰雪嘉年华、赏冰乐雪季、冰雪马拉松等冬季项目品牌赛事活动,推广滑雪橇、冰上自行车、冰上龙舟、雪地拔河、雪地足球等冰雪娱乐项目。并推广旱地冰球、旱地冰壶等项目。
《纲要》在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中表示,加强城市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公园、社区文体广场以及足球、冰雪运动等场地设施建设,与住宅、商业、文化、娱乐等建设项目综合开发和改造相结合,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公园绿地、建筑屋顶、权属单位物业附属空间。
《纲要》还表示,要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并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普及冬奥知识和冰雪运动。
并持续加大冰雪项目选材力度,恶补冰雪项目短板,不断提高冰雪竞技水平。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实现全项目参赛,取得我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参赛史上最好成绩。《纲要》在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中表示,要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为契机,弘扬冰雪运动项目文化。


全世界拉动旅游最好的方式就是体育赛事。目前,旅游与体育的融合步伐已经越走越快,在我国,冰雪运动作为冬季特色运动项目,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已经走上轨道。冰雪运动促使全球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和主办,全球冰雪旅游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冰雪旅游已经成为了世界旅游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冰雪赛事的开发及运营,包括冰雪马拉松、冰雪足球、单板等;赛事场馆智能化服务;冰雪频道上线;冰雪旅游和培训等O2O服务。滑雪产业都包括滑雪装备、基础设施、滑雪培训和滑雪旅游等。


国内冰雪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在吉隆坡全会上投票选中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让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十分看重的一条,即是北京举办冬奥会将会带动3亿人参与到冬季运动项目中,加快众多冰雪运动在这个人口和经济大国的普及与推广。近年来,政府也多次发文,推动冰雪产业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国内雪场新增39家(含室内馆),总数达742家,增幅5.55%。其中149家配有架空索道,同比增长2.76%。配套设施方面,架空索道数量达到250条,造雪机数量达到7410台,压雪车共有541辆,皆创我国新高。目前我国滑雪场数量已经超过全球的1/3。照此速度发展,中国距离“三亿人上冰雪”目标将越来越近。


2010-2018年全国滑雪人次统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截至2018年年底,国内总滑雪人次统计为2113万,其中滑雪场所产生的滑雪人次为1970万人次,旱雪场地产生的滑雪人次为85万,滑雪模拟器产生的滑雪人次为58万。2018全年滑雪者人数约为1320万,相比2017年的1210万,上浮9.09%。其中,一次性体验者人数占比与2017年基本持平,为75.38%。2018 年,滑雪场人均滑雪次数由 2017 年的1.45 次上升为1.49 次。冰雪旅游逐步走向大众。
然而,我国的“冰雪旅游”起步时间远远迟滞于欧美及日韩等国家,冬季旅游市场在客观层面发育周期上的稚嫩,体现出整个冰雪旅游产业在主观上对发展模式选择的滞后和被动。除交通制约,我国冰雪游产品普遍存在粗放发展、服务欠缺等问题,旅游(滑雪)设施简陋、旅游特色缺失、服务项目抽条、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失灵,修建滑雪场往往也是一拥而上,产品缺乏有效组合等问题。在客观上造成了相当比例游客旅游体验与其消费价值在整个旅游经济创造过程中的极大不协调。虽然国内大型滑雪场人气攀升,但其收益主要来自场地、器材租赁、餐饮、滑雪技术教学,盈利空间有限。


国内冰雪产业的发展建议
提升存量即既有的冰雪游资源和产品水准

首先,优化冰雪游产业结构。对资源集中的东北地区冰雪游产品进行系统化管理和推广,并以与南方地区“交换冬天”的互动推介方式增加看点;地方政府对修建雪场要有统一规划,依法管理监督,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和恶性竞争。改变滑雪场单一盈利模式。让冰雪等“冷资源”真正成为消费新热点,要象国际上的成熟雪场那样,多以旅游度假目的地的规格来开发的,提供滑雪、住宿、餐饮、商业、娱乐、会展等综合服务,是个滑雪旅游综合体,有助于弥补滑雪淡季的盈利空白。


优化中国冰雪产业布局

不同区域中,深浅山区、城市冰雪、滑雪度假地的开发经营热点、痛点,对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产业,中国冰雪产业应逐渐形成多元兼顾、城乡统筹、市场前导、产业推进的发展格局。城市应该成为重要平台。城市人口密集,推广城市冰雪场馆建设与运营是当务之急。充分考虑到地理地貌、温度、降水量、人口、交通等多重因素;未来我国滑雪场地将布局在长白山、大兴安岭南麓、太行山地区、秦岭——伏牛山、岷山——邛崃上地区;南方旅游聚集地可适当布局滑雪场地;关于西部冰雪场地可继续发展布局。鼓励各区举办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的冰雪节庆活动,以此鼓励冰雪消费、培育消费热点。


深挖增量即潜在的冰雪游资源和产品内涵

首先,用好民俗文化+,形成别具一格的冰雪旅游产品定位。做好体验。将体验演绎得更好。将更多体验冰、体验雪的手法运用进来。发挥好企业优势。冰雪游等诸多市场将以更开放的状态迎接社会参与者,当政府手中的冰雪游资源与旅游企业掌握的客户端流量资源相结合,冰雪游市场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以冰雪旅游活动为引擎,催生冰雪经贸、冰雪体育、冰雪艺术、冰雪文化等产业同步发展,带动住宿、餐饮、交通、商业、娱乐业、房地产业、冰雪装备业、文化、教育、环保、卫生、金融、保险等众多领域,冰雪产业的融合、寒地经济的发展.


冰雪产业提升到山地度假休闲管理

冰雪观光是当前重点旅游产品,但是发展还比较粗放。下一步推进的重心,是实现自然冰雪与城市冰雪结合,冰雪民俗与冰雪度假结合,实现综合带动、深度体验。冰雪民俗史迹产品。冰雪民俗产品是未来旅游业大众化、全域化的重点。推进的重心是实现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包括四季融合,促进农民、市民、双创人员成为参与民俗冰雪运营的主体,政策上要给予大力扶持。多产业互相融合发展的,具有较强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的产业集群。将新建、改造现有冰雪运动场馆,积极争取举办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冰雪赛事,在发展模式上必须由滑雪场地管理提升到山地度假休闲管理。


以龙头推动中国冰雪产业整体发展

遵循非均衡发展的规律(佩鲁增长极理论);我国冰雪场地受地理地貌、温度、降水量、人口、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必须形成重点冰雪产业重点发展地区;北京、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山西省、新疆冰雪场地资源极其丰富,打造以冰雪产业为核心,策划举办冰雪竞技挑战赛、冰雪汽车拉力赛、冰雪马拉松赛、国际冰雕雪雕展览、冰雪音乐会、冬季龙舟赛、冰上飘移、铁人冰雪三项赛等冰雪旅游休闲体验系列活动;依托冰雪旅游小镇、景区等,开发冰雪童话城堡、冰酒吧、冰餐厅等各式冰雪小品,丰富和拓展冰雪旅游项目,延伸冰雪消费链条。将成为我国冰雪产业的排头兵,打造最具中国特色冰雪产业带。


抓住冬奥机遇推动冰雪产业发展

冬季项目前景十分广阔,抓住冬奥会的机会,让政策扶持和资本投入冰雪运动普及、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称为冰雪产业发展的基石。发展冰雪产业,增加技术、人才方面的投入,转变观念国人的认知和消费观念,加强与国际冬季运动体育组织的交流。打造冰雪运动“两个大区”;打造世界级滑雪度假综合体;打造世界级高山极限滑雪挑战体验胜地。
以花样滑冰、冰球和高山滑雪等为重点,支持有群众基础的冰雪健身项目发展。推进冰雪资源与其他运动项目实现有机的融合,将冰雪马拉松、雪地足球、冰雪汽车拉力赛等打造成特色的国际赛事品牌。通过雪上赛事培育冰雪赛事品牌,推动冰雪产业的发展,进而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挥最大的作用。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拓展冰雪场地

充分利用可拆装冰场技术,拓展城市滑冰场地;在大城市打造大型冰雪运动乐园(冰雪运动嘉年华);适度发展室内滑雪场;室内滑雪场是可以克服地理、气温、降水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满足城市居民参与冰雪运动建设需求的大型冰雪运动综合体。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是阿联酋联合酋长共和国迪拜室内滑雪馆。建设室内冰雪乐园和设备冰雪乐园;建设旱雪滑雪场:通过建设利用旱雪材料建造仿真滑雪场地,其逼真度可达90%以上,且基本不受季节、地理、降水、温度等因素的制约。

投资、技术和服务是关键

完善冰雪产业,需要在金融、科技等领域都要有所发展,吸引体育公司、户外运动品牌,还有地产公司、旅游公司以及影视公司等各种投资。进行金融改革,通过公私合营PPP增加社会资本。通过科技展示冬季运动领域的前沿成果,并提供互动式的趣味体验,吸引群众消费参与和体验。增强软实力,同时提升服务品质、保障用户体验,打造国际级别的先进冰雪服务,打好冰雪产业发展的王牌。

 

 

上一篇:博雅视野丨自驾游行业再出新标准,汽车营地建设如何把握新机遇? 返回列表 下一篇:博雅游报 |《2019暑期出游消费总结报告》出炉,避暑游、夜游、研学游及红色旅游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