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生力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从6大方面推出19项举措,为金融支持旅游消费提供了系统性方案。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如何精准对接文旅业需求、破解发展瓶颈、激发市场活力,成为当前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文旅消费的持续回暖与业态创新,正不断催生多元化金融需求,为金融介入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市场信心看,文旅业复苏态势强劲。黑龙江省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游客总花费分别增长29.1%、67.1%,企业预期持续向好,投资呈回暖扩张趋势,“一地一季”向“全域全季”转型的过程中,融资需求显著上升。这一趋势并非个例,全国范围内文旅市场的复苏激活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运营扩张的全链条资金需求。
从产业链延伸看,“吃住行游购娱”的传统业态已向上下游深度拓展。文旅企业不仅布局核心旅游项目,更向演艺、住宿、物流等配套产业延伸,推动全产业链“乘数效应”释放。例如,黑龙江省文旅企业围绕冰雪旅游打造的全链条服务,就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覆盖项目建设、运营、供应链等多环节的资金支持。
从创新融合看,“文旅+”模式催生新需求。“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体育”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科技型、轻资产文旅企业增多,对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金融产品的需求迫切。同时,老年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细分市场的崛起,也要求金融服务向个性化、场景化延伸,如针对老年群体的旅游保险、面向研学机构的供应链金融等。
@中国农业银行
近年来,金融支持文旅业发展的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政策引领+产品创新+协同服务”的立体模式,既包括国家层面的系统性部署,也涵盖地方层面的特色探索。
国家政策: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意见》作为最新政策指引,从供需两端发力,亮点突出:
拓宽融资渠道:明确从服务消费贷款、企业债券、股权融资等多维度支持经营主体,重点丰富小微企业信用类产品,例如鼓励银行开发针对民宿经营者、非遗传承人等群体的小额信用贷款。
聚焦特殊群体:提出发展老年旅游保险,扩大覆盖面,与银发经济政策联动,为老年游客提供更完善的风险保障。
支持基础设施:针对文旅体育场馆、充电装备、适老改造等项目,探索长期融资模式,鼓励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盘活存量资产。
优化支付服务:推动“食住行游购娱医”全场景支付便利化,重点解决老年人、外籍人员等群体的支付堵点,打造无障碍消费环境。
强化协同机制:推动政府与市场合力,利用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政府投资基金引导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康养、文旅项目。
地方实践:精准对接区域特色需求
以黑龙江省为例,地方金融机构结合区域文旅特点,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的经验:
政策靶向发力:通过支小再贷款提供低成本资金15.8亿元,引导超50亿元信贷资金流向文旅业,重点支持冰雪旅游等特色项目;建立金融与文旅部门协同机制,出台16条具体措施,推动政策落地。
创新信贷产品:推出“雪乡驿贷”“北极民宿贷”等专属产品,覆盖景区收费权、项目收益权等抵押方式,盘活轻资产文旅企业的无形资产;农业银行漠河市支行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覆盖北极村123户商户,打通“生产-销售-消费”全链条。
破解融资痛点:针对中小微文旅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推广99项信贷产品电子手册,送政策上门;佳木斯市分行深入调研冰雪装备企业,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提升服务可得性。
@佳木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尽管实践成效显著,金融与文旅业的融合仍存在诸多堵点,制约着支持效能的充分释放。
金融与文旅特性的适配难题
文旅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重创意的特点,无形资产(如IP、品牌价值)缺乏统一估值标准,导致传统重抵押、重资产的贷款产品适用性低。例如,科技型文旅企业的虚拟现实(VR)景区项目,因技术迭代快、风险难量化,难以获得银行授信。此外,生态文旅项目的环境效益(如碳减排量)、文旅IP的市场价值等均难以量化,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控难度。
供需两端的多样性不足
供给端:重大项目存在“期限错配”——项目回收期长但贷款期限短;中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需求各异,初创期缺天使投资、成长期需股权融资、成熟期要供应链金融,但“陪伴式”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需求端:自由职业者、个体导游等“长尾客群”的金融需求被忽视,部分消费信贷产品门槛高、流程繁,难以匹配游客“小额、高频”的消费需求(如短途游的先游后付服务覆盖率低)。
跨部门协同机制待完善
金融机构与文旅、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不足,导致用户画像模糊,难以精准推送服务;银行与投资机构的投贷联动机制缺失,文旅项目“融资-投资-退出”闭环尚未打通。例如,某生态旅游项目因环保部门的环评数据与银行风控模型未对接,错失绿色信贷支持。
@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金融与文旅业的深度融合,既是激活消费潜力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政策持续发力、产品不断创新、机制日益完善,金融将更好地成为文旅业发展的“催化剂”,助力实现“诗和远方”与“金融活水”的双向奔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