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领域 博雅智库 博雅研究 案例成果 热点产品 印象博雅 博雅动态 平台资源 加入博雅 联系我们

中国幸福产业引领者

R

esearch博雅研究

博雅 | 朝阳中的朝阳,工业旅游未来可期!

2016年11月28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年)(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纲要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创建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00个国家工业旅游基地,10个国家工业旅游城市。初步构建协调发展的产品格局,打造我国城乡旅游业升级转型重要战略支点。

2017年11月14日,根据《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行业标准,经各地推荐,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组评定,推出1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通过精品示范,将有利于抓好工业旅游精品建设和示范推广工作,推动工业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工业旅游的内涵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企业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新兴旅游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生命力。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时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开始注重工业旅游。近年来,我国著名工业企业如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广东美的、佛山海天等相继向游人开放,许多项目获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工业旅游的意义
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最初是以汽车行业最后逐步深化为工业旅游,中国工业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更重视工业旅游经济效益的增长点,即工业旅游购物,旅游规划专家分析,工业旅游规划项目因具有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具备现场感、动态感、体验感等独特魅力而深受游客青睐。
国外很多工业旅游规划的景点,都因为其独特的个性和具有文化、艺术气息的设计风格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在法国,不仅酿酒、香水、服装业等普通生产企业对游人开放,就连汽车、飞机和火箭制造业每年也要接待几十万的游客。
德国作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大国,他们对有代表性的工业遗迹进行保护,并加以利用作为工业博物馆、展览和演出的场所。鲁尔区是德国传统的煤铁工业基地,在心脏地带的埃森,过去的厂房、矿区被打扮和改成了音乐厅、体育馆、博物馆,随之相配套的餐饮、住宿、交通、娱乐业蓬勃兴起,人们在参观奔驰汽车公司总装线时,可以穿上工作服,拧上几颗螺丝钉,到工人的食堂里吃顿午饭,体验“奔驰人”的生活,最后购买些印有奔驰商标的钥匙圈、丝巾、手表等纪念品,或者把车买走。这些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工业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并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现有262个资源型城市、14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旅游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三、工业旅游面临的问题
工业旅游是一个小众概念,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形式。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参观现代工业厂区,了解相关企业文化/产品及生产流程等。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可以拓展旅游产品渠道,吸引小众旅游用户;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品牌影响力的传播。百闻不如一见,实地参观,比媒介传播的价值要大得多。目前,发达国家比较成熟。当前的国内出境产品中,诸如参观宝马、大众等博物馆都属于工业游范围。但这些产品的目的地基本都在国外,他们相应的产品体系比较完善,能够达到旅游产品要求,比如德国宝马,就有“宝马博物馆”。

 

国内大部门工业旅游还是依靠企业内部推动,企业自行运作、,产品的覆盖有限,难以形成规模的旅游线路产品及线下门店、线下OTA渠道,也没有进行大规模推广。另一方面,游客接受程度相对不高,用户基数不大。旅游是基于用户爱好,老年群体未必青睐,但90后,00后成为旅游主体人群后,情况会好转。此外,国内工业旅游产品本身不具备旅游产品具备的常规吸引力,没有世界级的工业品牌做基础,要打造世界级的工业旅游产品,过程比较漫长。

四、工业旅游发展初探
工业旅游被称为旅游这个朝阳产业中的朝阳,朝阳的潜能无限,关键需要合理引导。我国的工业旅游起步较晚,但却具有较高的市场期待值。工业企业接待游客,对于其所在城市的旅游消费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交通、住宿和餐饮都能得到极大的带动。
(一)从“干工业”到 “看工业”
关于工业旅游在旅游市场上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是工业企业的转型也是企业所在地城市的转型,发展工业旅游是要从原来的“干工业”转到“看工业”。
工业旅游不仅仅是为旅游者提供一定的工业旅游项目,而是通过工业旅游来扩大其产品的影响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将工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对工业遗产、工业流程、工业环境进行旅游化改造,形成具有旅游吸引物,来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的活动,这是工业旅游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目前,我国有很多以煤、铁和石油为主要工业基础的城市,譬如大庆、克拉玛依、抚顺和攀枝花等城市煤炭、石油和铁矿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储量越来越少。目前部分城市已经走到资源枯竭的边缘,对于这些城市来说,众多的工业遗产,将成为等待挖掘的工业旅游富矿,原有建筑、场地、设备等势必需要进行一定改造才能适应工业旅游的发展需求。
这种转型不乏成功的案例,譬如北京的798艺术街区,在电子厂房的基础上,经过创意设计已经成为北京的艺术氛围较浓烈的区域,受到中外“文青”游客喜爱。此外,首钢迁到曹妃甸之后,石景山附近的首钢厂区内的首钢工业遗址,正在建设成为工业旅游主题公园

 

(二)讲好工业的故事
遗址和遗产关系要处理好,死的遗物变为活的遗产,遗址才能变得有意义和价值。
这个问题的“症结”和讲好工业旅游的故事有关,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曾经工作在那里的游客,对于某一工业遗存的故事很熟悉,可能比导游还熟悉,这就需要工业旅游景区,要下功夫在工业历史上做足文章,讲好让游客能接受和耳熟能详的故事。
关于讲好故事,也不能把故事抬得太高,只要在目标市场范围内没有重复的主题化产品,那就是有效的,不过于夸大ip,,脚踏实地做好区域市场也是不错的务实选择。
(三)培养创意人才
目前,辽宁、河北、四川和安徽等地的工业旅游项目建设相继落地,工业旅游被赋予了较高的期待值,业内人士也表示,工业旅游还处于一个成长的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较多的品牌,价值虽然凸显,但是价值还没有大面积落地。较低的市场占有率相伴随的是工业旅游在体系、品牌和服务上的不够健全,这反映在创意性人才和游客受众面比较窄。
工业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还主要集中在两类人身上,一是工业旅游的创意型人才和工业旅游的受众群体。该业内人士指出的是市场对工业旅游景区要求的两个维度,工业遗存要活起来需要创意包装,能够产生一定旅游吸引力,能够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
在工业旅游创意人才的培养上更需要注意,未来,各工业旅游景区建立起来之后,人才的更替和培养,尤其是稳定创意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要,而这种培养机制在工业旅游市场上还没有形成链条。
(四)区域合作“抱团”引客
当前,工业旅游市场占有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较好的解决方案是,在优化产品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加强区域协调、互补客源。
目前,区域合作的“抱团”模式被东北、西北、华北等多个省市探索尝试。目前,以东北东部铁路为轴线的东北东部十余个城市,自发开展了打造东北东部经济带的东北东部区域合作,这其中就包括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五、工业城市转型案例借鉴
(一)英国:开展工业遗产旅游
英国是最早开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进入后工业时代,在工业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工业革命诞生地的铁桥峡谷(IronBridge Gorge),其作用大幅度下降,到20世纪60年代,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倒闭了。此后英国提出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1986年11月该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SCO)正式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工业而闻名的世界遗产。
通过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铁桥峡谷整合成为一个面积达10平方公里,有7个工业纪念地和博物馆、285个保护性工业建筑整合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每年为该地带来三、四十万旅游者,这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工业衰落的地区成为旅游目的地,实现了经济的转型。
由于认识到工业遗产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英国政府将1993年定为工业旅游年,并提出了“英国的缔造”、“工业遗产游”的宣传口号,宣传促销工业遗产旅游景点,推进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目前工业遗产旅游已经成为英国一个重要的专项旅游。

 

(二)美国:变革钢铁城市再生之路
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的利哈伊谷地区曾经是美国第二大钢铁制造中心,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80年代外国的低价钢材进入美国,使伯利恒钢铁厂被迫关闭。
经济发展部门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这个钢铁废墟上建起了一个崭新的城市,修建了美国国家工业博物馆;原钢铁厂总部大楼则被改建成一座250个客户的饭店和会议中心。还将建成一个冰球馆,一个包含10多个放映厅的电影院,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一座占地1万平方米、包括室内高尔夫球场、32道保龄球馆和虚拟游戏馆和儿童世界在内的家庭娱乐中心。与此同时,利哈伊谷开始利用当地的光电子学优势发展高技术产业。现在,利哈伊谷已经成为除硅谷以外,美国光电子技术人才最密集的地区。

(三)德国鲁尔:经济转型中再放异彩
随着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兴起,鲁尔地区的煤炭工业萧条了,全球化的分工又让大部分钢铁制造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现在鲁尔地区已经告别了弥漫的烟尘和机器的轰鸣,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行人也不再是熙熙攘攘、带着煤烟味的矿工,而是前来参观的游人。
鲁尔的转型一是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二是重视工业文化遗产,打出“工业文化”品牌,将它建成了集休闲、娱乐、购物、疗养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据统计,现在德国鲁尔区80%以上的就业岗位来自服务业。

(四)格拉斯哥:老工业城市变身时尚之都
英国的工业城市格拉斯哥早先发展为一个面向出口市场的重工业综合体,由于严重的失业和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其经济在20世纪60至80年代出现了衰退。他们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地方企业的现代化、吸引国内投资、劳动力再培训、扭转物质性退化和废弃、提升住房质量、改善周边环境以及投资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等,变成为一个著名的集港口、文化休闲、会议中心、大学教育于一体的旅游城市。而这些,对于地方当局来说,没有中央政府切实而长期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
从1980年代开始,在市中心及其周边,私人投资旅馆、酒吧、饭店、超市、现代剧院、夜总会和时尚公寓的活动有增无减,与此同时一些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花在服装、娱乐、周末休闲和市中心生活的时间持续增加。在旅游、生活和游乐方面,格拉斯哥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个时尚、令人兴奋甚至是迷人的地方。由公共投资建设的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和会议中心使这座城市更具吸引力,这些都是格拉斯哥作为一个消费型城市复兴的象征。


以上城市的转型发展过程可以说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是此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早转型早主动,慢转型就被动,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积极关注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新型服务业将为此类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同时也将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注:本文内容由博雅方略周玄德整理发布。

 

 

上一篇:中巴开启旅游交流合作新局面—窦文章教授就中巴签署谅解备忘录接受专访 返回列表 下一篇:爸爸去哪儿之“瑰宝星探”,影视ip带动乡村旅游新热潮